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拓展训练营 > 素质教育 > 沈阳记忆力课程培训课程

沈阳记忆力课程培训课程

竞思训练  

竞思主要训练课程-脑电生物反馈训练起源于欧美,是21世纪脑科学领域核心技术、可以改变大脑功能的技术。主要借助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将大脑皮层各区的脑电活动节律反馈出来,并对特定的脑电活动进行训练,通过训练选择性强化某一频段的脑电波以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目前已成功广泛应用于航天员、奥林匹克赛运动员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校介绍

    活动自启动以来,共吸引了近全国120多家教育培训机构报名。主办方综合家长票选、机构实力、专家评审成绩,评选出了排名前十的教育机构,授予“家长信赖教育机构10强”、“品质教育机构20强”荣誉称号。竞思教育一举斩获此两项殊荣。

  浙江百师通教育数据研究院副院长胡金介绍,启动这项评选活动,目的就是让全国3000多家大大小小的教育培训机构同台竞技,由家长来评选最值得信赖的教育机构,以给予其他家长权威性的指导。

  竞思教育首席专家,浙江省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浙江中医药大学《儿科学》兼职副教授朱海峤说道:目前很多儿童都有注意力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还会影响孩子的整个人生的发展,家长和主办方的评选结果反映出了他们对孩子注意力问题的高度关注,并且对竞思教育训练成绩的充分肯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社会现象。

情绪管理


1561948333194032.jpg


什么是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并由此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现代工商管理教育如MBA、EMBA等均将情商及自我情绪管理视为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训练项目:

情绪识别训练 情绪控制训练 情绪宣泄训练 情感表达训练 自我激励训练

训练成效:

提高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抑制情绪冲动

处理好情绪,跟同学老师建立和谐良好关系

消除学业压力和焦虑,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在生活、学习、体育、游戏等全方面的情商提升

调动积极情绪,感染影响他人,处理好人际关系

了解自我内心想法和心理倾向,更清晰地认识自己

培养情绪的自我察觉能力,提高自我理解和心理领悟力

适当的克制冲动、有效的进行自我情绪调节、调动积极情绪

激励自我情绪管理,提高对他人的识别能力,产生同理心理

0949632cda9a13e09a0e48917ad08766.jpg


竞思高级培训顾问:高级培训师:Anderson

专家简介:约翰·安德森 哈佛大学硕士 北美脑电生物反馈协会教学部负责人。从事医学超过30年,是心理学,神经学和发展神经科学的专家。从1974年开始从事脑电生物反馈和生物反馈疗法。他的客户主要是儿童和成人多动症患者。安德森先生现为竞思提供咨询服务,任高级讲师,训练竞思培训师。

学习技巧

具体方法

呼吸调整

指导重点:运用呼吸调节的方法,平静心绪。闭上眼睛,深深地吸气,吸足气;慢慢地吐气,尽量地吐气;再重复进行。

训练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自律能力、专注力、自主能力

音乐静心

指导重点:听音乐,借助音乐的旋律,平静心绪。播放的音乐,一般是舒缓的乐曲。听音乐时,要引导学生随着音乐摇动身体,尽量使自己的身心与音乐融为一体。

训练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自律能力、专注力、自主能力、视/听知觉能力

静坐

指导重点:坐端正,两臂自然下垂。把手放在胸部,并在心中默念:我的胸部感到温暖(重复6次);我的心跳平稳(重复6次);我的心跳有节奏(重复6次);我感到非常平静(重复2次)。

训练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自律能力、专注力、视/听知觉能力

行为控制

指导重点:动静结合,先做适量的大运动和相关的能令其兴奋的活动,时间大约能进行15分钟左右,可适当的延长活动时间。完成以上活动后立刻让孩子坐在椅子上,闭上双眼,双脚平放在地面,双手放在膝盖上,抬头挺胸,坐端正,闭上嘴巴,心中默数15分钟,平稳呼吸,此间不允许做任何小动作和讲话,包括不可以睁开眼睛。完成以上项目之后,进行调控情绪训练,让孩子全身放松。

训练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自律能力、专注力、视/听知觉能力

语言暗示

指导重点:在发怒时,用言词暗示自己"不要发怒","发怒会把事情办坏的";陷入忧愁时,提醒自己“忧愁没有用,于事无益,还是面对现实,想想办法吧。”

训练能力:训练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自律能力

1560492815644793.jpg教育政策: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向全国、全世界发布的第一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国标》把握三大原则:第一,突出学生中心。第二,突出产出导向。第三,突出持续改进。《国标》有三大特点:一是既有“规矩”又有“空间”。二是既有“底线”又有“目标”。三是既有“定性”又有“定量”。《国标》明确了各专业类的内涵、学科基础、人才培养方向等。对适用专业范围、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都做了明确要求。教育部将推动《国标》的应用,让标准发挥以标促改、以标促建、以标促强的作用。